香港很多传统金行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但不少的经营已经今非昔比。清代只有身份显赫的名流绅士才能开金行﹐但到了六十年代﹐一盘金饰三十两金就能开铺。踏入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,水上人带旺了上海街的金行生意。八十年代初,香港的油麻地避风塘仍然存在,当时由于有银行曾经倒闭,水上人还是较相信黄金,兴起以黄金作为储蓄的风潮,他们出海一个月回来来,第1件事就是要打造小金片,刻上“花好月圆”四字,作为家传之宝,立志在香港落地生根。当时水上人和码头搬运工人都爱戴四两重以上的粗金链,婚嫁金器都要求粗身大体。到八十年代后期,香港一众工厂还未北移,香港人仍然会买金作为储蓄。当年近岁晚﹐工薪一族出了“双粮”便回到金铺买金,那时人人身上挂着八两黄金﹐挺起胸膛大步走,当深夜畤分站在上海街头,两旁的金行依然亮着霓虹灯﹐一盘盘黄金在射灯的映照下,整条上海街四十多间金行﹐像泻满一地的奶黄流沙,人影穿梭。九十年代,一句“钻石恒久远、一颗永流传”掩没了“情比金坚”的观念,人们买玉器、钻石、白金,几乎无人买金。到了97年金融风暴,98年金价稍回落,人们才开始重新买金。2007年金价飙升,买金的人络绎不断,有人一买就是六七两。之后2008年出现金融海啸,从前在金行高谈阔论的熟客,竟前来卖嫁妆换取现金,境况令人唏嘘不已。以上资讯内容是由第三方提供,纯粹用作一般参考用途,百利好并不保证所提供的第三方资讯的准确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或适用性;亦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【关于百利好】
百利好专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元的投资产品、稳健可靠的交易平台以及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。公司现已全面开拓环球市场,于多国设立办事处,业务版图覆盖亚洲、欧洲、中美洲等不同地区,主要交易产品包括黄金/白银、货币差价合约、原油期货、天然气期货及指数等现货和差价合约CFDs商品。
百利好由多个国际金融机构授权及监管,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。品牌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和义务,并将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放在首位,为客户提供最高级别的交易安全保障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